這部電影是根據大陸旅美作家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。
遠在南京的表姊曾經說過,每年在靠近年末的這個時候,當地人會一同前往那片被歷史埋葬的森林,祭拜當時逝去的人們,點著香,沒有隻言片語。
圖源:電影劇照,下亦同。
故事劇情
這部片的背景設在 1937 年的南京大屠殺,當時遭日軍攻陷。故事開頭是以一名女學生書娟的視角來闡述戰爭帶來的無情,逃亡的驚恐與日軍的兇殘。年紀甚輕的神父助手陳喬治帶領一群教會女學生前往教堂避難,路途凶險不斷差點慘遭日軍擄獲,幸得國軍李教官等人的相助才能全身而退安全進入教堂,但此次營救犧牲了原本可以撤出城外的數十名軍人。
同時一名殯葬業者美國人約翰需要前往教堂替去世的神父收屍,但因收不到費用而滯留教堂,在前半段約翰只在乎自身的利益,到後來認識玉墨才有較大的轉折。
隨後秦淮河畔的一群煙花女子也來教堂尋求庇護,她們各個庸脂俗粉、言行不文不雅,讓女學生們心生鄙夷,雙方前期互相看不順眼。
其中領頭的玉墨卻是個上過教會學校、通曉英文、氣質較佳的女子,渾身散發出知性的韻味。希望約翰能靠他是洋人幫助她們逃離南京。約翰情不自禁迷戀上她,唯利是圖的思想也開始有了轉變。
在所有人員到齊後,劇情也正式拉起序幕,日軍攻入教堂約翰假扮神父理直氣壯地請日軍放過女學生們,仍殺害了兩名學生,其他的學生因李教官的救援才幸免於難,但李教官也在此次戰役犧牲。中間也有兩名風塵女子因為離開教堂而慘遭日軍殘忍殺害。
雖然有出現良心未泯日軍將領希望喚醒同儕與長官的憐憫,安排聆聽女學生們唱詩班,但卻變成鴻門宴,她們要求女學生們必須於隔日前往日軍慶功宴中獻唱。然而這些煙花女子決定要代替女學生們受難。
最後,日軍載著假扮的女學生走了,也撤走了駐軍,金陵十三釵的犧牲為約翰換得了寶貴的時間,也讓他順利地將女學生們送出南京城。
觀後感想
金陵十三釵在攝影及色彩上設計的別有用心,教堂外的灰朦與室內透過彩色玻璃投影的光線,成強烈對比,而金陵十三釵穿着的旗袍又是色彩斑斕,配合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形,很有視覺效果。
也呼應整部電影充斥著清楚鮮明的對比,像是讓原本醉生夢死的酒鬼,從原本貪生怕死,只想渾渾噩噩苟全性命於亂世的他,在女學生的擔驚受怕恐懼中,良知上身,就此變成神聖無畏的神父。還有共處一室的女學生與風塵女子,一邊純潔一邊不潔,原本一直處於對立面,那是階級與身份的對立,亦是傳統禮教觀念傳達的尊卑之分。
但最後卻是由身份低下的秦淮女子們挺身而出,合唱一曲秦淮風情,打打鬧鬧的梳妝打扮纏起胸,最後慷慨赴死。她們那平凡庸俗中見偉大情操的單純、約翰為她們剪髮化妝的過程、玉墨與約翰的纏綿,無一不讓我們動容。
"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後庭花。"
電影裡的起承轉合,絲絲扣弦,不刻意著墨歷史的痕跡,僅陳述當時時代背景交雜的恐懼與徬徨,以及探討人性的深層面。以對立的方式呈現,清高與卑賤,自私與大愛,在大時代的洪流下,湍急衝亂了秩序。有一點讓我覺得疑惑,當玉墨提出要替女學生們送死,不知道女生們是怎麼想,會因為秦淮女子本來因為不潔就低人一點,而抱著僥倖心態,抑或是由衷的感激他們的捨身相救?然而此部分卻不得而知。
留言區